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
主办单位:江苏省教育厅
国际刊号:1672-0482
国内刊号:32-1247/R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28828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中医用药护理

 在临床工作中,护理人员除了要具备中药的基本知识外,更要正确掌握给药的途径、时间、方法以及服药禁忌等有关护理知识,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的健康宣教,充分发挥药物的最大作用,减少不良反应,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。 
中国论文网 http://www.xzbu.com/6/view-2839156.htm
   
  中草药的煎煮 
  煎药器具最好用砂锅或砂罐。煎药前应先用清水浸泡,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,这样既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,还可以缩短煎煮时间。一般加水至浸过药面2~5cm为宜,水应一次加足,不宜中途加水。一般药物宜先武火煮沸后再改文火,煮沸后再煎煮20~30分钟,解表药及芳香类药物,煮沸后文火维持10~15分钟即可,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,改用文火慢煎40~60分钟,煎药过程中要用陶瓷、不锈钢棍棒适当搅拌药料2~3次,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。煎药量儿童每剂取汁100~300ml,成人则为400~600ml,两煎药汁混合后分服。 
   
  服药的时间 
  中药一般进食前后2小时左右服用,2~3次/日,以利药物的吸收,急性病、热性病应随煎随服,或每隔4小时左右服用1次,使药物持续发挥作用。补阳益气药、利湿药应在清晨服用,催吐药也宜于清晨服用。调经药宜行经前数日和月经来后停服,具有滋阴养血,滋养肝肾的服药多主张黄昏、夜晚服,因黄昏、夜晚时阴气渐生而盛,可乘人体阴气欲盛势,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。 
   
  服药方法 
  一般汤剂,日1剂,分2~3次服用,间隔4~6小时为宜,小儿可适当增加次数。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;祛风除湿、活血化瘀药可用黄酒、米酒送服,以助药力;呕吐患者的汤剂应浓煎,服药前,先口服少量姜汁或嚼少许生姜片、陈皮,然后再少量多次服用。婴幼儿要少量频服,以合病理,最忌昼服夜停。要中病即止,以免伤正。 
   
  服药的观察及护理措施 
  解表类药:宜热服,服药后卧床盖被休息,宜多喝热开水或食热粥,以助药力。观察出汗特点,有汗、无汗、出汗时间、遍身出汗还是局部出汗等,发汗应以遍身微汗为宜,即汗出驱邪为度,如汗出不彻,则病邪不解,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,甚至阳随汗出而呈亡阳之变,可给予患者口服糖盐水或输液[1]。服用含有麻黄的药物后,要注意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,并做好记录。 
  泻下药:一般应空腹服用,因其苦寒易伤胃气,故应以驱邪为度,观察服后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,排泄物的色、量、质等,如果泻下太过,药后剧烈腹痛、泄泻出现虚脱者应及时报告医师,服药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,多食蔬菜和水果,忌食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的食物。 
  温中驱寒药:多适用久病体虚,由于药力缓,见效时间长,应瞩患者坚持服。服药后应注意保暖,尤以四肢和腹部切忌受凉。宜进温热饮食,忌食生冷寒凉,厚腻硬固之品。服药期间出现咽喉肿痛、舌红、咽干时,为虚火上炎,应及时停药。 
  清热类药物:多属苦寒,易伤阳气,故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,热清邪除后宜停药,以免久服损伤脾胃。注意药后身热的盛衰和体温高低的变化。服药后需观察病情变化,如服白虎汤后,患者体温渐降,汗止渴减,神清脉静,为病情好转。若患者服药后壮热烦渴不减,并出现神昏谵语,舌质红绛,提示病由气分转为气营两燔;若药后壮热不退而出现四肢抽搐或惊厥者,应立即报告医师。 
  消食导滞剂:常用于食积为病,服药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、勿过饱,婴幼儿应注意减少乳食量,必要时暂停喂乳。此类药常以行气活血、软坚散结等药组方,如果患者突然腹部疼痛、恶心、吐血、便血、面色苍白、汗出厥冷、脉微而细,则病情加重,立即报告医生;观察大便的色、质、量,如大便带有黏液者,是食滞不消化之象,如大便红白相兼,里急后重,便下不爽者,有可能转为痢疾,告知医师处理。 
  补益类药物:易使胃气壅滞,脾胃虚弱者慎用,见效缓慢,鼓励患者坚持服药,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,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之品。同时还应忌食萝卜及纤维素多的食物,以减缓排泄、增加吸收。引导患者注意生活有规律,做到起居有常,保持充足睡眠,适当锻炼身体,提高抗病能力,避免劳累。 
  安神类药物:宜睡前半小时服用,病室以保持安静,做好情志护理,尤其要消除睡前紧张激动情绪,饮食宜清淡平和为宜,忌食辛辣、肥甘、酒、茶等刺激之品,晚饭不宜过饱。 
  涌吐类药:服药应小量渐增,以防中毒或涌吐太过。服药后不吐者可用压舌板刺激上腭咽喉部,助其呕吐。吐后给温开水漱口,及时清除呕吐物,服药得吐者,嘱患者坐卧当风,以防吐后体虚,复感外邪。严重呕吐者应注意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及呕吐物的量、气味、性状并记录。如有面色苍白,血压下降,四肢厥冷抽搐等中毒现象,应立即停药,报告医师配合抢救。患者吐后暂给予禁食,等胃肠功能恢复后再给少量流质饮食或易消化食物以养胃气。 
   
  注意事项 
  妊娠用药禁忌与慎用,一般根据药物对胎儿损害程度的不同,可分为禁用与慎用,凡禁用的药物,绝对不能使用。慎用的药物,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,酌情使用。使用时,应作好病情观察,随时记录。但如果没有特殊必要时,应尽量避免使用,以免发生危险。①服药饮食禁忌:饮食禁忌简称食忌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,即避免药物与食物之间相互作用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效。②一般忌口:服药期间,凡属生冷、黏腻、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,应忌食。③特殊禁忌:地黄、何首乌忌葱、蒜、萝卜;甘草忌鲤鱼;薄荷忌鳖肉;茯苓忌食醋;鳖甲忌食苋菜;服发汗药后,忌服醋及生冷的食物;服补药后,忌食浓茶和萝卜;疮痈肿毒,忌食虾、蟹、羊肉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 
  方中以柴胡为主药服药时忌同时服用碳酸钙、硫酸镁、硫酸亚铁等西药,以免相互产生不良反应;服发汗解表药时,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药,如阿斯匹林、比理通等,防止汗出太过;服山楂丸时此药味酸忌与胃舒平、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同服,以免酸碱中和,降低药效[2];茶、咖啡,牛奶、豆浆等饮食中的鞣酸、咖啡因及蛋白质等也易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,影响疗效;另外服药时觉得口味较苦者,可加些糖服用或服后用冷开水嗽口,可立即去苦味。 
   
  参考文献 
  1 袁秀英.中医护理学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,8:102-103. 
  2 周仲英.中医内科护理学[M]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0,6:37.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